
春和景明,微波不驚。4月4日,市生態漁業公司舉辦的廣元市生態漁業產業發展大會順利召開,來自市內外有關單位領導、專家學者、經銷商與品牌餐飲店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會議。
白龍湖、亭子湖是我市兩大人工湖泊,總面積188.8平方公里,總庫容67.7億立方米,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態涵養地和沿湖近70萬城鄉居民的飲用水源地。自2016年以來,依托“兩湖”水體資源和良好水質,積極探索大水面“人放天養”模式,大力發展生態有機漁業,實現以魚凈水、以水養魚的生態效益,市生態漁業公司取得了驕人業績。
會上,據市農發集團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、市生態漁業公司董事長茍忠貴介紹,公司實行統一投放、統一捕撈、統一標準、統一品牌、統一銷售、統一分配“六統一”管理模式,累計向“兩湖”投放鰱鳙魚苗3000余萬尾,投放白甲、華鯪等名優魚種240余萬尾,投放銀魚卵20億粒,實現了自然資源向魚類資源轉換。成功申報漁民驛站、亭子口增殖放流站增殖放流等項目,編制申報廣元市生態漁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建設(PPP項目)、川渝地區嘉陵江流域大水面生態有機魚產業集群(廣元段)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項目,投資4.99億元的“兩湖”生態漁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專項債項目2023年已成功發債1.096億元。以水產科技園和亭子口增殖放流站為苗種繁育核心區,各縣區已建水產養殖場為苗種培育骨干區,以中小型水庫、溪溝河灣為苗種培育補充區,建立苗種繁育、培育三級標準化基地,目前已建成苗種一級核心繁育基地500畝,各縣區水產養殖場二級培育區6000畝,中小型水庫、溪溝河灣三級培育區10000畝,現有苗種供應單位17家,苗種基地年均繁育名優魚種50萬尾,培育濾食性鰱鳙魚種2500萬尾。建立了生態漁業養殖標準體系,從養殖環境、苗種投放、養殖過程、魚病防控、起捕儲存、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,實行捕撈限額、輪捕輪放、集中捕撈。探索漁旅、漁體、漁農融合,通過政府主導、市場化運作、企業化經營,打造休閑垂釣、農(漁)家樂、涉漁賽事等業態,規劃設置自然休閑垂釣區15處、釣位2400余個;連續舉辦兩屆“兩湖”生態有機魚捕撈節、6次國家(省級)搏魚大賽、垂釣大賽及沿湖區域其他體旅活動,在沿湖鄉鎮連續舉辦生態有機魚烹飪培訓班10余期,培訓1500余人次,“兩湖”有機魚連續6年通過有機認證,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、“中國水產行業·十大科技創新獎”“中國水產行業百強品牌”“四川省優質品牌農產品”等榮譽,成功注冊“白龍湖”有機魚商標,被評為“廣元市質量品牌建設優秀示范單位”。與17家沿湖群眾水產養殖戶簽訂魚苗購銷協議,年帶動群眾增收500余萬元,積極幫助支持庫區移民生產生活困難救助、發展特色產業等,實現了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,獲得社會的廣泛好評。
市生態漁業公司將圍繞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發展戰略,抓住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機遇,深入研究政策,在捕撈技術改進、苗種培育、品牌營銷、休閑垂釣、冷鏈物流、漁產品開發等方面下功夫,將工作重心由單純兩湖放養捕撈調整為從苗種基地建設、水庫魚種培育到大湖放養捕撈完整的有機魚生產鏈條建設。做大做強有機魚產業規模,推動“兩湖”生態有機魚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更上新臺階,為“天府糧倉”貢獻漁業力量。
市發改委、市財政局、市國資委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白龍湖管理局、市生態環境局、市科技局、市文廣旅局、市農發集團等單位;縣區農業農村局、“兩湖”保護與發展中心;沿湖縣區漁業產業重點鄉鎮代表;四川日報、廣元電視臺、廣元日報等新聞媒體;反電魚聯盟等公益組織;經銷商、品牌餐飲店代表出席本次會議。